佰富彩 | -(中国)百科词条
佰富彩2024-03-18

【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】辽宁抚顺雷锋学院: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******

  中新网沈阳12月27日电 题:辽宁抚顺雷锋学院: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

  作者 李晛 韩宏

  六十年,一个甲子岁月;六十年,一种精神坚守。

  1962年8月15日,因为一次意外,雷锋在辽宁省抚顺市望花区军营驻地因公殉职,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2岁的芳华。

  对一个人的怀念,莫过于在他走后,还有无数人在讲述着他的故事,诵读着他的文字,做着与他一样的事。

  辽宁省抚顺市拥有全国最集中、最丰富的雷锋文化资源,这里是雷锋精神的发祥地、全国学雷锋活动的策源地、全国学雷锋纪念地。如今,走进位于抚顺市的雷锋学院,雷锋元素、雷锋文化符号无处不在,浓浓的雷锋文化氛围,让人如沐春风。一张张黑白老照片,再现了雷锋那只有22年的生命历程,更清晰地呈现出他在辽宁留下的工作足迹。

  雷锋学院建院以来突出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,大力开展理想信念宗旨、党章党规党纪党史、优良传统作风等教育培训,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牢记初心使命、坚定理想信念、赓续红色血脉。学院定位为全国党性教育基地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基地、学雷锋研学实践教育基地。2022年,雷锋学院被中组部列入省级党性教育干部学院目录,成为辽宁省唯一一家独立办学的党性教育干部学院(全国共72家)。截至目前,雷锋学院共举办培训班次940余个,培训人数5.9万余人。

雷锋学院2022华晨宝马基层党务工作者培训班开班仪式。 雷锋学院供图雷锋学院2022华晨宝马基层党务工作者培训班开班仪式。 雷锋学院供图

  雷锋在日记中曾写道:“人的生命是有限的,可是,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,我要把有限的生命,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。”雷锋用一件件平凡的小事成就了不平凡的人生,用矢志不渝的坚守筑起了中华民族的道德坐标。如今,在雷锋学院有这样一群人,他们赓续雷锋精神血脉,用无私奉献扛起了守护群众健康的使命担当。

  “您好!师傅,请出示您的核酸检测单和行程码。”“这位司机同志,麻烦您配合出示健康码、行程卡和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”......2022年初,在抚顺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,雷锋学院派出多名教职工,下沉到东洲、章党卡点投身疫情防控一线志愿服务。他们中有快退休的老党员、襁褓中婴儿的爸爸、退伍转业军人、新入职的“98后”……交通卡点作为“外防输入”第一道防线,工作任务重、难度大、困难多,设卡值守期间,学院志愿者们每天持续奋战超11个小时,牢牢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。

  “想到我的点滴心意能够救死扶伤就感到献血这件事意义重大,今后我会继续参加无偿献血活动,传承和发扬雷锋精神。”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样,在雷锋学院献血活动现场洋溢着温暖,全体教职工依次有序填表登记、血压测量、抽血化验、排队献血,秩序井然,有条不紊。参与献血的志愿者撸起袖子、伸出手臂,一汩汩寄托着爱的鲜血从他们体内传输到贮血袋,凝聚起了守护生命的强大力量。

  “雷锋叔叔”,是几代中国少年儿童心中最温暖的偶像。雷锋学院特聘访谈嘉宾孙桂琴曾被雷锋辅导过,一张和“雷锋叔叔”的合影温暖了孙桂琴的一生。1960年,雷锋到抚顺市望花区建设街小学(现雷锋小学)和学生们一起读书、合影,并对学生孙桂琴说:“以后上学要系好红领巾,要爱护红领巾,因为那是国旗的一角。”从此,孙桂琴一路追随着雷锋的精神,她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,几乎踏遍了祖国每一个角落,向人们讲述雷锋事迹。

  “如果你是一滴水,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?如果你是一线阳光,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?”在六十年后的今天,我们再次细细咀嚼着雷锋写下的日记时,仍能感受到雷锋心中洋溢的深情,催人奋进。

雷锋学院新疆青少年工作者素质提升培训班。 雷锋学院供图雷锋学院新疆青少年工作者素质提升培训班。 雷锋学院供图

  据介绍,为引导更多人弘扬革命传统、传承红色基因,从中汲取信仰、信念、信心、智慧和力量。雷锋学院创新探索党史学习教育新模式、新路径、新方法,紧密围绕党史学习教育聘请多位省内外知名专家讲授精品专题课。学院用心用情用力打造出音乐党课、故事党课、大型情景党史课等多个精品课程,采用舞台剧演出、歌曲、讲授与多媒体结合的方式开展沉浸式教学。目前,雷锋学院已打造现场教学基地50余个,通过发放学员留言卡、拨打回访电话等形式对学院课程、服务保障进行评价,满意度达到99.4%。(完)

佰富彩

帕维尔·巴辛斯基以《安娜·卡列宁娜的真实故事》获俄国大书奖******

  61岁的俄国作家、文学批评家和托学家帕维尔·巴辛斯基以其新作《安娜·卡列宁娜的真实故事》获颁第17届大书奖。

  大书奖创办于2006年,得到大亨赞助,每年年末颁奖,是目前俄国总奖金额最高的年度文学奖。

  巴辛斯基获得了巨额奖金300万卢布,今年约合人民币32万元。

  中华读书报在半年前关于第八届红场图书节的报道中曾提及《安娜·卡列宁娜的真实故事》。安谢塔社所出此书厚384页,号称托翁小说《安娜·卡列宁娜》的导读,它以通俗易懂的语言,评述当代读者不易理解的19世纪中叶的俄国,介绍日常生活的相关细节和旧社会的特殊风貌,论及宗教、法律、政治、社交和习俗等往日现实怎样从一开始就决定了安娜的命运。

  这是巴辛斯基第二次赢得大书奖。2010年,他曾以描写托尔斯泰临终时的小说《列夫·托尔斯泰:逃离天堂》获奖。该书取材于文豪从亚斯纳亚波良纳庄园惊遁而走的旧事。出版商宣称,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致入微的描写,巴辛斯基一步步重建了老爵爷的内室风云和生离死别。

  巴辛斯基是俄罗斯文学院院士和俄联邦国家奖得主,生于1961年,自1981年起就职于《文学报》,撰写文化评论,后进修于高尔基文学院,亦为《新世界》《十月》《旗帜》等杂志定期撰稿,编辑过多种俄苏文学作品集,亦写有文学批评专著。

  中国读者对他应不陌生。他的两部传记作品——余一中和王加兴译《另一个高尔基》与何守源译《列夫·托尔斯泰大传》——分别于2012年和2016年由译林出版社与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。

  巴辛斯基此前透露,他有意继续研究《安娜·卡列宁娜》,下一个主题或将是康斯坦丁·列文——俄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个共产主义者形象。

  阿列克谢·瓦尔拉莫夫的思想家传记《罗扎诺夫之名》获得了价值150万卢布的大书奖二等奖。

  奖金100万卢布的三等奖颁给了历史学家谢尔盖·别利亚科夫所著《斯大林时代莫斯科的巴黎少年》,述及诗人茨维塔耶娃之子格奥尔基·叶夫龙等多个法国青年的故事。

  大书奖的读者选择奖由古泽尔·亚欣娜的小说《开往撒马尔罕的闷罐车》获得。关于此书,可参见本报2021年4月7日的报道《俄历史学家指控大书奖得主古泽尔·亚欣娜抄袭》。

  获得去年大书奖的是俄国纪录小说之王列昂尼德·优素福维奇历时12年写成的历史小说《亲希腊者》。

  大书奖往届得主包括德米特里·贝科夫、柳德米拉·乌利茨卡娅、弗拉基米尔·马卡宁、丹尼尔·格拉宁、扎哈尔·普里列平和古泽尔·亚欣娜等。(本报记者 康慨)

中国网客户端

国家重点新闻网站,9语种权威发布

佰富彩 地图